「猴硐」,一個深具特色的煤鄉,位基隆河上、中游之間。
這裡的河水曾經渾濁不清;這裡的空氣,曾經充斥著大量的煠塵;
這裡的礦工,曾經終日看不見太陽,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底工作…….
但如今,己能重新見到清澈的河水,在夏天的時候甚至有許多人遠道而來,欣賞壼穴,享受泛舟、天然SPA的樂趣。
「猴硐」地名,源自早年當地一處山洞有猿猴聚居,因此被稱為猴洞。
日治時期當地居民以採礦為生,為求吉利,不喜歡坑洞有水,因此將猴洞改為「猴硐」。
民國51年,政府認為「猴」字不雅,又改為「侯硐」,但最後又因地方人士建議恢復舊名,再次改回「猴硐」,
目前只有台鐵火車站站名仍未更改。
#01
#02 颱風過後,趁著難得好天氣,就來一趟煤鄉之旅吧。
#03 整個園區範圍之大,在第一停車場就能見到園區的標示牌。
#04 部份的室內展區是有冷氣的,可以慢慢地閱讀說明。
#05 好奇心趨使我摸摸煤礦。
#06 入坑器具。這些可是悠關礦工性命的配具啊~
#07 這櫃子很有特色,最吸引我的目光。
#08 柑仔店小舖。
#09 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用的。
#10 兒時的童年回憶。
#11
#12
#13 礦工宿舍。
早期多數以木板隔間,木牆上開一小洞裝電燈供兩戶使用,廚房、溶室、廁所也是共用。
利用美援興建的美援厝,是連棟獨戶的住宅建築,以傳統三合院形式配置,在當時算是高級宿舍。
#14 仔細欣賞,部份景觀還有日式的味道。
#15 舊本坑吊橋遺址。
#16 舊本坑吊橋遺址另一端(如箭頭所示)
#17 猴硐壼穴。
基隆河床是堅硬的砂岩,河水狹帶石頭,形成漩渦,對砂岩產生磨蝕作用,而形成凹洞。
長期作用下,凹洞愈來愈大,愈來愈深,像積水的茶壼,故名壼穴。
也有人戲稱為石頭的酒窩或石頭桶。
#18 觀景台。
我覺得這兒倒有車站候車亭的味道。
#19 瑞三本礦(本坑)。
日據時期開礦,是瑞三公司產量最大的礦坑。
本坑內分為一、二、三、五斜坑,最遠的「五斜坑又缷」尾端,距離坑口4,572公尺。
#20
對早期礦坑作業以及礦工生活有興趣的朋友,不妨趁著入秋後的週休二日來一趟煤鄉之旅,
親身體驗礦工們辛苦採礦的生活,還能到附近著名的貓街拍拍可愛的貓兒哦。
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– 99.07.24 開幕
http://tour.tpc.gov.tw/houtong/index.html
+ 延伸閱讀 +
平溪支線懷舊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