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個人對”異國料理”的接受度頗高,若有機會,任何國家的料理我都想嚐試。
七彩雲南民族熱炒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,但它在大桃園地區算頗具知名度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雲南為全中國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,每一種少數民族均有其特別的飲食文化,傣族喜酸味、烘烤的食物;
僳僳族常以中藥入菜;哈尼族喜生食、涼拌;納西族擅長米食加工;景頗族是醃漬食材的高手。
多元的民族造就多彩的飲食文化,使的雲南菜沒有固定的模式,沒有食材的限制,
因此,雲南十八怪中便有一怪為「三隻蚱蜢一疊菜」,可見雲南飲食文化之多采、食材之多變。
(以上摘自官網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大約七年前,魚拔便曾經帶我們一家人到台北天母某家老店品嚐過”過橋米線”,
那香氣及濃重甜美的湯頭,對於喜好麵食類的我,至今仍難以忘懷。
所以這回算是衝著七彩雲南的過橋米線來的。
在此之前,這天的早餐,是2012年值得紀念的元旦早餐。
明太子每天都很早起床,所以我跟拔拔便帶著他到樓下早餐店用餐。
瞧他吃的津津有味,2012的第一餐,真是值得紀念。
中午,我們便來到七彩雲南繼續元旦特輯,準備享受新的一年的第二頓豐盛的午餐。
雖然元旦當天的氣候有些濕冷,沒有陽光普照,但仍不減大家用餐的好興緻。
七彩雲南有多家分店,為了讓明太子有空間可以跑跳,我特別選這間龍潭店。
店前有一大片草皮,視野算不錯,好運是剛好沒下雨,可以讓明太子開心的散步玩樂。
出門前我並沒有替明太子準備副食,想讓他跟我一起吃”過橋米線”~~~~
瞧這對父子檔,似乎有些餓了……….好無奈的表情啊~~~
店家替我們安排了一個不錯的位子,旁邊剛好是大大的玻璃窗,可惜沒有陽光,不然會更棒。
餐廳陳設的風格挺特別的,椅子坐起來很舒服,我喜歡這種隔間。
頭一道上的便是”過橋米線“。
用砂鍋盛裝的湯頭還在冒著煙,光是用看的就感到肚子餓了。
明太子也等不及了,一直該該叫……..
“過橋米線”的吃法:將肉片、干絲、青菜…等依序倒入滾燙的湯鍋裡,最後再加入己經煮熟的米線,一下子就能吃了。
明太子可是給我嗑了整整一大碗,結果到最後吃的最少的人又是我………..
關於「過橋米線」(以下摘自網路)
過橋米線比較統一的說法是,過橋米線源於滇南的蒙自,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。
當年一書生為求功名寒窯苦讀,賢惠的妻子為了讓丈夫能在寒冬吃上又有營養又能祛寒的食物,想到了容易製作的米線。
用一大砂鍋單獨呈裝雞湯或豬骨頭湯,米線及其它配料另裝在其它容器中。
吃的時候,將二者混合,就成為一碗熱氣騰騰營養豐富的米線。
這樣的分裝有兩個好處:1. 湯料表面形成的油膜阻斷了熱氣,起到了保溫的效果;
2. 湯料和主食分裝可以避免長時間不吃,主食被泡爛的情況。
這位賢妻的發明不僅讓她的相公無後顧之憂,發奮苦讀,最終金榜題名,更為後人留下一道傳統美食。
米線的製作原料是大米。
雲南尤其是昆明的米線最初有「乾漿」和「酸漿」之分。現在隨著各種口味變換,各類米線品種紛紛上市。
昆明人現在也不太挑是「乾漿」還是「酸漿」。
目前比較受人喜歡的有更細更滑溜的「水洗米線」和摻有紫米做成的「紫米米線」。
吃米線是雲南人多年來形成的飲食習慣,尤其是早餐。當然作為平常生活的過橋米線的吃法不可能如此複雜。
一般以街邊排檔為例,一般將新鮮米線在滾水中燙半分鐘左右放入碗內,
而後在碗內加入各色調料和被稱為「帽子」的醬料,最後再舀入湯料即可。
雲南人早上愛吃米線的原因之一就是快,一般一分鐘就可以完成一碗可口米線的製作。
“椒麻雞“
比較沒有像泰式那種辣辣的口味,但口感也很棒,尤其是爽脆的表皮。
“破酥包“
其實我也不清楚這個名稱的由來,裡頭有分甜(紅豆)跟鹹(高麗菜)二種不同的陷料。
吃完後我覺得很像我們平常吃的包子,不過它的皮像是用老麵桿出來的,口感比較紮實。
我真的覺得明太子胃破洞,胃口超好的,才剛吃完米線,後來又嗑光一整個紅豆包………….
“月亮蝦餅“
這味道跟泰式的就有點像,醬料微甜,蝦餅炸的很香很酥脆,挺好吃。
“豆酥鱈魚“
這是為了明太子點的,結果他老兄一口也沒吃。
可能是前面吃了太多東西了吧~~~不過也還好他沒吃,因為我覺得口味偏重,不太適合這麼小的孩子。
“豆腐湯圓“
這道菜一樣是為明太子點的,他只吃了幾口。
湯頭不錯,挺鮮甜的。
做成一顆顆的,所以店家便取名為湯圓。
証據會說話!明太子真的吃了不少東西……….
店內分左右二側。
入口右側是我們的用餐區,大部份是提供給人數較少的家庭用餐。
左側就是這裡,很多大家庭來哦,而且看起來似乎是有提供婚宴的場地。
這小子,吃飽就愛睏了~
跟我一樣喜歡異國料理的朋友們,歡迎來嚐嚐這傳奇的美味料理吧
〔ABOUT.七彩雲南〕
http://www.amay.com.tw/7yunnan/about.htm